企业文化

张希良团队测算:“十四五”期间碳价为68元/吨,“十五五”期间上升至104元/吨,“十六五”期间则会上升至178元/吨

发布时间:2022-07-10 来源:易碳家

中国财富网讯 7月9日,2022财新夏季峰会在北京隆重开幕。会上,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教授、所长张希良表示,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一年来,已建立了完善的基本制度和基础设施,整体发展超出预期。

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教授、所长张希良

张希良指出,在达成“双碳”目标的过程中,我国的经济、能源都要进行深刻转型,其中涉及到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的转变,企业家在决策时的优先度也会有所改变。这样的转变需要动态的激励机制,以“碳定价”作为测量指标是解决办法之一。

作为中国碳市场设计的参与者,张希良表示,最初在设计碳价时涉及到了两个不同的政策工具,即碳市场和碳税。然而税率的设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,税率太高,企业接受度低,税率太低,又无法起到较好的效果。最终我国采用了碳市场来进行定价。根据张希良团队测算,“十三五”期间的碳价预计为18元/吨二氧化碳,“十四五”期间68元/吨二氧化碳,“十五五”期间上升至104元/吨二氧化碳,“十六五”期间则会上升至178元/吨二氧化碳。目前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交易价格达到了50-60元/吨二氧化碳。

张希良表示,当前我国的碳价由市场决定,也便于对排行量进行管理。我国家碳排放的特征和西方国家不同,我国排放的二氧化碳中,约有百分之八十来源于发电行业和工业。根据张希良团队的估计,如果能对全国8500家企业的碳排放进行有效管控,就相当于管控了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%,监管的成本也在相对合理的接受范围内。

对于两种政策工具的选择,张希良认为,未来我国碳税的实施仍然有空间。随着碳市场的发展,在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、有效的碳价后,能为碳税的引入设计提供重要支撑。两种工具适用的场景也不同,碳市场对于固定源的管控较有优势,但对移动源的管控例如交通行业还有所欠缺。我国交通行业碳排放量,占总排放量10%左右,未来对于交通行业可以引入碳税率作为工具。

全国碳交易市场即将迎来一周年,张希良表示,目前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已建立了基本制度和基础设施,包括配额分配、总量设定、MRV体系等,电力行业中一半以上的企业也都参与了碳市场交易,这一年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表现超出了自己的预期。(王振旭)

相关信息